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张元林: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典范敦煌,对当今(2)

来源:敦煌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03 01:39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:

【摘要】由此可见,敦煌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开放文化,并融入了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地区的民族文化,呈现开放、多元、包容的特征。 张元林:敦煌藏

  由此可见,敦煌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开放文化,并融入了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地区的民族文化,呈现开放、多元、包容的特征。

  张元林:敦煌藏经洞保存了公元4至10世纪的写本刺绣、绢画、法器等各类文物约6万余件,包括宗教典籍、经史子集、官私文书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,涉及古代历史、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学、语言、民俗、音乐、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,可谓是“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”“古代学术的海洋”。

反弹琵琶舞蹈——莫高窟第112窟(中唐)。敦煌研究院供图

  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多年来,在全世界敦煌学者苦心孤诣、深入研究下,使流失各地的藏经洞文物逐步被整理、刊布、出版,基本揭示了藏经洞文物有什么、是什么及其珍贵价值,逐渐形成“敦煌在中国,敦煌学在世界”的研究局面。在敦煌学百余年研究成果中,对中外关系也有所反映。

张元林考察敦煌莫高窟窟区。受访者供图

  张元林:敦煌文化中蕴藏了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文化内涵,集中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“平等”“包容”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,以及丝绸之路上“互利共赢”和“多元交融”的历史和文化胸怀。这蕴含了中国多民族融合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。

  长年往返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僧侣、使节、商人,面对难以预知的漫长旅途,均渴望得到宗教神灵的庇佑。于是,敦煌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亦呈现多元化倾向,如祆教、佛教、道教、景教、伊斯兰教、印度教等在丝绸之路沿线流行过的主要宗教,在敦煌基本都有迹可循。

  敦煌,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和商贸文化重镇,史称“华戎所交一大都会”,世界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在这里相会,成为中外各族交往、交流、交融的地方,亦成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典范。

  公元前2世纪,随着汉武帝“列四郡,据两关”,东西方之间商贸文化活动日益频繁。从公元4世纪开始,以善于经商的粟特人为代表的西域胡商逐渐进入中原,在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同时,也带来了宗教、文化、语言、艺术等方面的交融互动。在汉晋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诞生的敦煌文化中,胡风元素也一直融合其中。

  受访者简介:

  中新社记者:敦煌长期作为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。在众多文明交流交往中,不同文化和宗教如何实现和睦相处?这一过程如何充实丰富中华文化?

  海纳百川的敦煌文化如何形成?对中西方交流互鉴有何作用?敦煌研究院副院长、研究馆员张元林近日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独家专访,对此进行深度解读。

  中新社记者:自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,敦煌学成为国际显学。然而在敦煌学发展中,为何中外关系史研究未能引起足够关注?如何破解这种困境与不足?

2014年5月,张元林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法国藏敦煌文献。受访者供图

  为什么在多元文明和信仰交织的敦煌,没有出现民族宗教等纷争和冲突?这也正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绵延传承且生生不息的密码——敦煌是扼控古代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,但它并不是一个封闭保守的关隘,而是保障东西方人文商贸畅通的门户。

文章来源:《敦煌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dunhuangyanjiu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3/839.html

上一篇:“数字敦煌”成果如何?他在现场分享了这些故事
下一篇:东西问 | 张元林: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典范敦煌